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现混凝土浇筑作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施工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本文将全面剖析现混凝土浇筑的关键技术要点,帮助施工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现混凝土浇筑是指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直接浇筑到模板内的施工过程。与传统预制构件相比,现浇混凝土能够形成整体性更好的结构,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等对整体性要求较高的工程。在实际施工中,现混凝土浇筑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包括混凝土配比、运输、浇筑、振捣和养护等。
在进行现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检查模板系统的牢固性和密封性,确保模板尺寸准确、支撑稳固。其次要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和积水,钢筋表面不得有油污和锈蚀。同时还要准备好振捣设备、施工缝处理材料等。这些前期准备工作对保证现混凝土浇筑质量至关重要。
现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速度需要合理控制。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从搅拌完成到浇筑完毕的时间不宜超过90分钟。在高温季节,这个时间还应适当缩短。浇筑时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控制在30-50cm为宜,待下层混凝土初步凝固后再浇筑上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现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避免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
振捣是现混凝土浇筑中的关键工序。合理的振捣可以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提高密实度。振捣时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按照"快插慢拔"的原则操作,每个振捣点的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秒。振捣间距不应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要避免碰撞钢筋和模板。在现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需进行表面收光处理。
养护是保证现混凝土浇筑质量的重要环节。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内就应开始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对重要结构部位应延长至14天。养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可采用覆盖湿麻袋、喷水等方法。在冬季施工时,还需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受冻。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现混凝土浇筑工艺也在不断创新。自密实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新材料的应用,以及泵送技术、滑模施工等新工艺的推广,都大大提高了现混凝土浇筑的效率和质量。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确保工程质量始终是现混凝土浇筑的核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