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建筑工程中,负一层附楼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是地下空间开发的关键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本文将深入探讨负一层附楼地下室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要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为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实用的参考指南。
负一层附楼地下室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完成模板系统的安装与验收,确保模板尺寸精确、支撑牢固,特别要注意阴阳角部位的加固处理。其次要完成钢筋隐蔽工程验收,重点检查保护层厚度、钢筋间距和节点绑扎质量。最后需清理基层杂物,并在浇筑前24小时进行充分湿润,但不得有明水积聚。
在负一层附楼地下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材料选择尤为关键。建议采用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防水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60-180mm为宜。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选用低水化热水泥并掺加适量粉煤灰或矿粉,以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混凝土输送可采用泵送方式,但要注意泵管布置应避免过多弯头,垂直输送时应在底部设置缓冲装置。
负一层附楼地下室混凝土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作业法,每层厚度控制在400-500mm。振捣作业必须规范,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应快插慢拔,振点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特别要注意墙体与底板交接处、施工缝位置以及预埋件周围的振捣质量,避免出现蜂窝、孔洞等质量缺陷。在浇筑过程中,还应安排专人检查模板和支撑系统的稳定性。
针对负一层附楼地下室混凝土浇筑的特殊性,施工缝处理需要格外重视。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300mm以上的墙体上,并设置止水钢板或膨胀止水条。垂直施工缝应避开转角部位和应力集中区。新旧混凝土接茬处应凿毛处理,并在浇筑前涂刷界面处理剂。后浇带的留置时间不宜少于42天,浇筑前应将接缝清理干净并充分湿润。
负一层附楼地下室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最终质量。浇筑完成后12小时内应覆盖塑料薄膜或湿麻袋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还应采取内部降温措施,如埋设冷却水管或采用温度监测系统。拆模时间应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确定,侧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2MPa。
在负一层附楼地下室混凝土浇筑质量验收方面,除了常规的强度检测外,还应重点检查结构实体的抗渗性能。可采用钻芯法取样检测混凝土的密实度,或进行蓄水试验检验防水效果。对发现的裂缝等缺陷,应根据宽度和深度采取表面封闭、压力注浆等不同处理措施。只有严格把控每个施工环节,才能确保负一层附楼地下室混凝土浇筑工程的质量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