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季施工中,高温情况下浇筑混凝土是建筑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速度加快,容易导致裂缝、强度降低等一系列质量问题。本文将深入分析高温情况下浇筑混凝土的技术难点,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高温情况下浇筑混凝土最突出的问题是水分蒸发过快。研究表明,当气温达到35℃时,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速率是常温下的2-3倍。这不仅会造成塑性收缩裂缝,还会影响水泥的充分水化。因此,在高温情况下浇筑混凝土时,必须采取覆盖湿麻袋、喷洒养护剂等措施保持湿度。
另一个关键点是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规范要求高温情况下浇筑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超过30℃。实践中可采用以下方法:使用冷却骨料、添加冰水拌合、夜间运输等。某大型水利工程在40℃高温下施工时,通过预冷粗骨料至5℃以下,成功将混凝土出机温度控制在28℃以内。
配合比设计是高温情况下浇筑混凝土的核心技术。建议适当增加水泥用量10-15kg/m³,同时掺加优质粉煤灰或矿粉替代部分水泥。外加剂的选择尤为关键,应使用具有缓凝、保塑功能的复合型减水剂。某跨海大桥项目在高温季节施工时,通过优化配合比使混凝土初凝时间延长至6小时以上。
施工组织方面,高温情况下浇筑混凝土宜避开正午高温时段。建议选择在傍晚至次日凌晨进行浇筑作业。同时应缩短运输时间,确保混凝土从出机到入模不超过90分钟。采用泵送施工时,管道应采取遮阳降温措施,防止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温度升高过快。
养护环节对高温情况下浇筑混凝土的质量至关重要。传统洒水养护在高温下水分蒸发过快,效果有限。推荐采用养护膜+自动喷淋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某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施工中,使用新型高分子养护膜使混凝土表面湿度保持在90%以上,有效防止了裂缝产生。
质量检测方面,高温情况下浇筑混凝土应增加取样频次。除标准养护试块外,还需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建议采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升情况。当发现温差超过25℃时,应立即采取内部降温措施。
随着技术进步,一些创新方法正在高温情况下浇筑混凝土中推广应用。如相变材料控温技术、纳米改性混凝土等。某核电站工程采用含有相变微胶囊的混凝土,在40℃环境下内部温差控制在15℃以内,大幅提升了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