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板墙混凝土浇筑炸模是一种常见但危害性较大的质量事故。所谓板墙混凝土浇筑炸模,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系统因承受不住混凝土侧压力而发生爆裂、变形或整体坍塌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工程质量,延误工期,更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本文将深入分析板墙混凝土浇筑炸模的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板墙混凝土浇筑炸模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模板系统设计强度不足。许多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使用老旧模板或减少支撑数量,导致模板系统无法承受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侧压力。其次是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当混凝土一次性浇筑高度过大时,模板承受的侧压力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使用大流动性混凝土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第三是振捣操作不当。过度振捣会使混凝土液化程度增加,显著提高对模板的侧压力。
要有效预防板墙混凝土浇筑炸模事故,必须从施工前准备阶段就做好充分的工作。首先,模板系统的设计必须经过严格计算,确保其能够承受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对于高度较大的板墙,应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每层浇筑高度控制在1.5米以内,待下层混凝土初凝后再进行上层浇筑。同时,支撑系统的间距应根据混凝土侧压力计算确定,并确保支撑牢固可靠。在材料选择上,应使用质量合格的模板,避免使用变形、破损的旧模板。
在实际浇筑过程中,控制浇筑速度是防止板墙混凝土浇筑炸模的关键措施。建议采用"慢浇快振"的原则,即浇筑速度适当放慢,振捣及时跟进。振捣时应避免过度振捣,特别是在模板附近区域,振捣棒应与模板保持一定距离。另外,在高温季节施工时,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避免使用过大流动性的混凝土,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对模板的侧压力。
除了技术措施外,施工管理也是预防板墙混凝土浇筑炸模的重要环节。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查制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系统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支撑是否牢固、对拉螺栓是否紧固、模板拼缝是否严密等。同时,应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板墙混凝土浇筑炸模的危害性,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在浇筑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负责观察模板变形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浇筑并采取加固措施。
当板墙混凝土浇筑炸模事故已经发生时,应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首先应立即停止浇筑,疏散施工人员,确保安全。然后根据炸模的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案:对于局部小范围的炸模,可在清除松散混凝土后,对模板进行加固后继续浇筑;对于大范围的严重炸模,则需拆除已浇筑的混凝土,重新支模后再进行浇筑。无论采取哪种处理方式,都必须确保处理后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必要时需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模板系统和施工工艺的出现为预防板墙混凝土浇筑炸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如液压爬升模板系统、铝合金模板系统等,这些系统具有强度高、刚度大的特点,能有效抵抗混凝土侧压力。另外,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可以减少振捣作业,降低对模板的冲击。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合理选择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材料,从根本上降低板墙混凝土浇筑炸模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