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完出现离析现象是一个常见但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所谓离析现象,是指混凝土中各组分(水泥浆、骨料等)发生分离,导致混凝土均匀性被破坏的情况。这种现象不仅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还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外观质量。
混凝土浇筑完出现离析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配合比设计不当,水灰比过大导致水泥浆黏度不足;其次是运输和浇筑过程中过度振捣或自由落体高度过大;再者是原材料质量不稳定,特别是骨料级配不合理;最后是施工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等外部因素影响。
要预防混凝土浇筑完出现离析现象,必须从源头抓起。在配合比设计阶段,应严格控制水灰比,适当增加细骨料用量以提高混凝土的黏聚性。对于泵送混凝土,可考虑添加适量的粉煤灰或矿粉等掺合料来改善和易性。同时,选择级配良好的骨料也是防止离析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方式。运输时应保持搅拌筒适当转速,避免长时间静置。浇筑时控制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2米,必要时使用溜槽或导管。振捣作业要适度,既不能不足也不能过度,以混凝土表面泛浆且不再下沉为度。在高温或大风天气施工时,还应采取遮阳、挡风等措施。
一旦发现混凝土浇筑完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对于轻微离析,可通过二次搅拌恢复均匀性;对于严重离析的混凝土则应坚决报废。监理人员应加强现场监督,对每车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测试,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预防和解决混凝土离析问题,保证工程质量。